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80篇
  免费   1919篇
  国内免费   2113篇
电工技术   1021篇
综合类   1498篇
化学工业   5865篇
金属工艺   3256篇
机械仪表   1847篇
建筑科学   309篇
矿业工程   177篇
能源动力   1230篇
轻工业   1654篇
水利工程   86篇
石油天然气   368篇
武器工业   124篇
无线电   45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979篇
冶金工业   631篇
原子能技术   403篇
自动化技术   78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640篇
  2020年   711篇
  2019年   632篇
  2018年   616篇
  2017年   877篇
  2016年   821篇
  2015年   791篇
  2014年   1145篇
  2013年   1565篇
  2012年   1610篇
  2011年   2069篇
  2010年   1489篇
  2009年   1631篇
  2008年   1441篇
  2007年   1889篇
  2006年   1753篇
  2005年   1483篇
  2004年   1388篇
  2003年   1132篇
  2002年   968篇
  2001年   893篇
  2000年   760篇
  1999年   629篇
  1998年   546篇
  1997年   440篇
  1996年   386篇
  1995年   353篇
  1994年   324篇
  1993年   252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The sun and outer space are the ultimate heat and cold sources for the earth, respectively. They have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renewable energy harvesting. In this paper, a spectrally selective surface structure that has a planar polydimethylsiloxane layer covering a solar absorber is conceptually proposed and optically designed for the combination of photothermic conversion (PT) and nighttime radiative sky cooling (RC). An optic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whos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signed surface structure (i.e., PT-RC surface structure) has a strong s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0.92 and simultaneously emits as a mid-infrared spectral-selective emitter with an average emissivity of 0.84 within the atmospheric window. A thermal analysis prediction reveals that the designed PT-RC surface structure can be heated to 79.1°C higher than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in the daytime and passively cooled below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of approximately 10°C in the nighttime, indicating that the designed PT-RC surface structure has the potential for integrated PT conversion and nighttime RC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22.
为探索微观表面形貌对液膜密封空化的影响,基于满足质量守恒的JFO空化模型及坐标变换,建立考虑微观表面形貌的双坝区螺旋槽液膜密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求解控制方程,综合分析表面粗糙度、周向波度和径向锥度对螺旋槽液膜密封空化发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而言,密封面计入微观表面形貌后,摩擦副液膜中空穴区发生位置分散且形状不规则;以空化面积比为判据,较大表面粗糙度对液膜空化促生虽起到积极作用,但数据较小,可忽略不计;锥度对液膜中空穴促生和抑制影响有限,波幅的增加显著促进液膜中空穴的发生;高频波数时,正锥度有利于降低液膜空化面积比,抑制空穴。  相似文献   
23.
根据角接触球轴承自旋运动特征,同时考虑弹流润滑效应,建立角接触球轴承考虑自旋运动的弹流润滑模型;采用多重网格法求解弹性变形,利用有限差分法迭代求解雷诺方程,得到较为精确的数值解;分析不同赫兹接触压力、滚道表面粗糙度下自旋对角接触球轴承弹流润滑和油膜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自旋时随着Hertz接触压力、自旋角速度增大,油膜厚度减小,油膜压力增大,油膜承压区域呈细长状,并向接触中心靠近;随着滚道表面粗糙度幅值增大,油膜压力和膜厚均出现了波动,且考虑自旋运动时,轴承油膜厚度明显减小,油膜局部压力峰值更大;随着卷吸速度、润滑油黏度增大,油膜刚度减小,而考虑自旋运动时油膜刚度值更大;随着自旋角速度增大,油膜刚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4.
25.
In this work, we report the fabrication of a high performance multi-layer varistor (MLV) via water based tape casting method using novel compositions of nanomaterials. Bi2O3, CaO and Co3O4 doped ZnO nano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solution combustion synthesis (SCS) route,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550, 650, 750 and 850?°C) and characterized by TEM, XRD, SEM and AFM. The nanopowder (crystallite size ~30?nm) calcined at 650?°C for 1?h was used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 for MLV fabrication. Compositions of the slurry containing doped ZnO nanopowders, binder and plasticizer in water solvent were optimiz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thick film.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lurries having different solid loadings were analysed and thick films of various thicknesses (50–500?µm) were prepared by varying the feeding rate of tape casting. The film roughness of 38.3?nm for the thick film made from 40?wt% solid slurry was found to be superior compared to other sample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reduced crack and shrinkage. MLV fired at 950?°C for 1.5?h exhibited a coefficient of nonlinearity of 18 and breakdown voltage of 291.5?V that yields superior properties compared to commercial MLVs.  相似文献   
26.
滕钊 《电子测试》2020,(8):44-45,135
利用电场控制电荷的自旋流与电流相互转换是自旋电子器件的关键所在,而这种控制机制在铁电半导体GeTe中可以得到实现,因为其铁电极化可以改变自身的自旋织构。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我们发现可以通过铁电极化可以进一步调节自旋霍尔电导(spinHallconductivity,简记为SHC),通过计算得到自旋霍尔电导的一个分量σxyz在带边缘附近可以达到100?/e(?cm)-1的量级,其主要原因在于电极化改变了能带结构。该研究工作为可控的自旋输运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必将推动自旋电子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7.
为进一步提高国产锆合金包壳管性能,提高反应堆安全性,对国产Zirlo锆合金进行水射流冲击强化,研究在高温高压水腐蚀条件下不同冲击压力对样品表面氧化膜的影响,并与未冲击样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样品表面在不同压力的冲击下耐蚀性差异较大,当冲击压力达到40 MPa时样品表面氧化膜状态较好,相比于未冲击样品氧化膜厚度减少4.3%,在10 MPa和20 MPa冲击下则出现腐蚀加速情况。  相似文献   
28.
通过构建二层沟槽织构模型,仿真研究沟槽织构表面的流体动力效应。结果表明:沟槽容积相同时,与单层沟槽相比,二层沟槽的平均油膜压力可以达到单层沟槽的2.31倍;保持二层沟槽的量纲一总深度[β]1、第一层沟槽量纲一宽度[α]1不变时,随着第二层量纲一深度[β]2的增大,平均油膜压力先增大后减小,[β]2为4.4时,平均油膜压力达到最大值;第二层沟槽的量纲一宽度[α]2从0.25增大到0.45时,沟槽内的旋涡区也随之增大,平均油膜压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9.
利用数值方法建立了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ERSFD)的流固耦合模型,分别利用有限元方法以及有限体积法建立了弹性环和内外油膜的CFD数值模型,并进一步利用分时迭代的弱耦合方法实现了油膜以及弹性环控制方程的耦合求解,获得了内油膜的压力分布特性及弹性环的变形,并进一步识别了油膜和弹性环的动力学特性系数;研究了涡动频率、凸台数目、凸台高度、凸台宽度以及弹性环厚度对阻尼器动力学特性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性环的凸台高度对ERSFD油膜动力学特性系数的影响最为明显,ERSFD油膜阻尼与涡动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30.
缸套在燃烧冲击和活塞敲击激励下会产生接近表面粗糙度的动态变形,极有可能影响缸套-活塞环组件间的摩擦润滑过程。为了研究缸套动态变形潜在的影响,将动力学仿真获取的缸套内表面的动态变形经过处理后导入到润滑模型中,同时采用数值积分计算的方式对油液压力应力因子和剪切应力因子进行实时计算求解,使仿真计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通过搭建同时考虑缸套变形与油液剪切特性影响的改进润滑模型,计算得到整个工作循环内活塞环上的最小油膜厚度和摩擦力曲线。结果表明:考虑缸套动态变形后的最小油膜厚度和摩擦力曲线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而且考虑缸套动态变形后的摩擦力比未考虑之前出现了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